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爱茶
  文章
"和"~浅谈普洱茶之基础价值观念

前一篇 普洱茶真可以消脂或防癌吗? 新一篇 普洱市2007年茶产业概况

文:wkrcn

  结识普洱那会,正值困惑年代,对人生和智慧有着强烈的探究和研习的欲望,总会习惯性的将每件事物都视作通往智慧之门的八万四千法门之一,在此种现在想来更接近于幻觉的崇高理想的驱动下,跑市场,看茶书,上茶网,走茶山,品茶斗茶论茶习茶不亦乐乎,蓦然回首,惊觉时光如梭,已然数年,回顾往昔,感忆交加,遂记录下些心得,一来备忘,二来希望能够对和我一样对普洱茶怀着美好追求的人们有点参考作用.
  
  初习茶时,先为陈香而陶醉,一段时间又沉浸在回味中,然后再开始追求汤感和水路,接着意识到喉韵,再接着就开始琢磨陈与新的关联,然后开始研习工艺制法和仓储,现在想来,因为每个阶段所追求的目标侧重点不同,各阶段价值观亦不相同,甚至不同阶段对同一个茶的看法竟然能够不断的颠覆.感慨万千,想自己三十有余,尚摸爬滚打于大混沌中,不辩方向,孔子竟然能够三十而立,不禁叹然.
  
  接下来,访茶山,寻老树,辩叶种,学工艺,习仓储,一次又一次的颠覆,一次又一次的树立.反反复复,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当我们不能够树立起科学而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必然会走向茫然.
 
  若究现代普洱茶兴盛之因,归结下来就是一个字"陈",普洱茶因"陈"而得到世人青睐,因"陈"而令人陶醉,因"陈"而倍受追捧,不管于茶商,于茶客,于茶收藏家来说,都是因为"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普洱茶的基础价值观念"陈",基础价值观的确立令人们有了方向,必须要能够满足"越陈越有价值"的普洱茶,才可以算是一个"及格的现代普洱茶",反之,不管一个普洱茶现在如何好喝,只要它不能够"越陈越好喝",就一定不能算一个"合格的现代普洱茶".

  基础价值观的建立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论证,学习的方法首先就是认识,刚开始的时候,我将茶给人的感觉分类归纳,分类辨别,分类记忆。

  接着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很难在一个固定的条件下喝茶,即使我们固定了投茶量,水,器具,冲泡手法,浸泡时间等一切能够固定的因素,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被一些变量所困扰,譬如天气的变化,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饮茶时间,饮茶环境的变化,变化令我们的记忆无法准确的量化,甚至会导致混乱,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我.

  在观察和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茶中的各项内容呈现出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有的相辅相成,有的对立矛盾,有的先对立而后相辅,有的先统一而后矛盾....

  譬如普洱茶的汤感,滋味,回味,香气。

  从加工工艺的角度上看,在相对工艺正常范畴内的晒青毛茶,若是做得汤感软一些,它的苦涩程度就轻一些,回味也就弱了一些,若将苦涩度提高一些,回味就会强一些,而汤感就散一些。
  
  从冲泡的角度上说,若是吊水,汤感就会软一些,香气就弱一些,苦涩味就更加明显,回味就更慢但是更持久,若是高冲,香气就明显提高,汤感则会薄一些,苦涩味也会淡化,回味速度变快但是持续程度变弱.
  
  从存放的角度上说,前者会在某一段时间内呈现出涩重而苦轻,回味则先慢而后快,汤感亦跟随着涩的过程中渐次起伏,呈现出正比例关系,后者的涩度比较前者持续更短的时间,回味则开始快,然后慢,再接着又会变快,而汤感则先从散变聚,从利而变软,再变薄,然后呈现出一种清冽的感觉,跟苦涩味的变化轨迹呈现出先统一而后矛盾的关系。
  
  这样的复杂关系充斥着普洱茶的每个一个环节,对于普洱茶来说,还要再加上时间和储存环境方法等元素,就显得更加难以琢磨,要将其弄清楚实非易事.

  世间万物,皆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很多事物原理相通,智者深谙其中奥妙,故能兴趣盎然,孜孜不倦,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实践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亦乐乎。
  
  “和”字乃贯穿中国茶道之精髓,茶道如此,茶亦如此,从工艺范畴,当一个茶的数个方面达到一个“最佳比例”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这个茶的“最佳品质”,从品饮方面,此类茶能够提供最令人愉悦的感官体验。

  不管是在生产还是在品鉴过程中,记住一个茶的“各项内容的比例”,远远比记住一个茶的“内容”和“程度”要实用得多,每类茶,或者说某种工艺范畴下某个山头的茶的“特殊韵味”也更加能够被深刻的认识到。

  一个茶即使历经岁月的铅华,依然会留下一些从前的特征,就好像一位五官搭配很有特点的美少女即使在多年后历经“女大十八变”成长为一位美妇女,也依然能够被她儿时的玩伴辨认出来一样。

  在选择初制原料的时候,深谙“和”字者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到茶叶的品质,并且能够对一个茶鲜叶到成品的加工过程中的种种变量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方向明确,自然能够提高加工能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拼配某种特定产品的时候,深谙“和”字者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各类茶之间的优劣势问题,继而拼配出很好的茶品

  在辨别某个茶的时候,深谙“和”字者能够更加准确的认识到出一个茶的工艺范畴内容和鲜叶品质范畴内容之间的种种关联以及特征。 
  
  在品赏某个茶的时候,深谙“和”字者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干茶和茶汤之间的种种关联,通过冲泡条件和方法的改变亦令茶的内容的比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下,品茶的乐趣和辨识茶品的能力将随着理解的深入而渐次提高,不亦乐乎
  
  茶中“和”之内容博大精深,在下茶识肤浅,文笔拙劣,实难一一描绘清楚,仅能借浅薄经验略作杂谈,班门弄斧,各位高人见笑了。


2008-02-18 10:18:58 |  浏览 (3661)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