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甘园/晚甘园主人
呵呵,朋友有一片山,忽然想要种茶,便来和我商量。
我呢,对茶树栽培可谓一窍不通,便想趁机学习,于是有了下面的一些随记。
首先是种什么品种,不过他已经决定了,因此不提。
接下来,就是怎么种了。
怎么种?赶紧请教专家,兼自己翻书学习。
好了,原来茶树的种植有两种方法:
繁殖繁殖和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也叫种子繁殖。
简单说,就是利用茶树的茶籽来播种繁殖,我们的祖先一般都是这样干的。
现在很多地方的老茶树都是这样来的,比如云南的古茶树,大多数都是有性系的。
有性繁殖的特点是:遗传性较复杂,适应环境能力强,幼苗主根入土深,抗旱、抗寒能力强,繁殖技术简单,苗期管理方便省工,在大面积建园中,比较经济易行,有利良种推广。其缺点是:经济性状杂,生长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不利于管理,鲜叶原料粗细不匀,嫩度一不,变异性大,也不适应建立整齐纯一的茶园的要求。
联想一下云南的古茶树,大多数是有性繁殖的。
这样的古茶树根系十分发达,深入地下,所吸收到的一些养分是台地茶所无的。
另外,由于适应环境能力强,少病虫害,因此,古树茶一般不用施肥打药。
云南的古茶树,历尽前年,泽陴万代,可谓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这些古茶树,由于种植环境的变化产生变异,使得我们有机会尝到六大茶山等各具特色的不同风味。
不过,古茶树的产量低,却是它的一大缺陷。
那好吧,为了投资的收益,看来只好采用无性繁殖了。
无性繁殖的特点是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比较一致,便于管理和机采,采摘功效高。其主要缺点是:繁殖育苗要求较高的技术条件,所费劳力和成本较高,后代抗逆性较差。
技术嘛,没问题;成本嘛不要紧,为了更快得到回收。
一亩无性繁殖的茶,以永春佛手为例,一年可以采制得三、四百斤的干茶呢。
在云南,一亩云抗10号(台地茶),6龄茶园亩产可以达240公斤呢,真是划算啊!
想想云南的大树茶,一亩也就20-30斤,少。
不过,前面说了“无性繁殖的后代抗逆性较差”,
——虽然产量高,但是密集种植,病虫害是少不了的了。
所以,必须给茶树打药;还有,土地的肥力也是一个问题,必须施肥。
这一来就麻烦了,有机啊、绿色啊的怎么办?
我的朋友满心想着拥有一片“生态茶园”呢,种茶可以给自己喝的哦。
再顺便说几句,武夷山的大红袍也是无性繁殖嘀!
大红袍既然是无性繁殖的,那么,它的“后代性状比较一致”,也就是不管过了多少代,都是一样的。
市面上说什么第二代、第三代···第n代大红袍的说法,也就是胡扯了。
纯种大红袍之间,没有代沟!
哎呀,扯远了,赶紧回到正题——不过,不是说学习的随记嘛!
不管三七二十一,种了再说,不过,麻烦随之而至了。
既然种了,就得管理,不然任其生长得什么时候才有收成啊?
请教了专家,说是得培育“树冠”。
专家说:树冠的大小好坏,关系到茶叶的产量与质量。
这可马虎不得,那什么样的树冠才好呢?专家又说了三个字:“矮、宽、壮”。
“矮”有什么好处?
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好采茶,这是其一。而且太高的茶树,很多地方的茶叶采不到,这样就减少了鲜叶的产量,而且带来茶花、茶果多,消耗了茶树的养份而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
再者,茶树营养的输送,是从根部出发的,
太高了,就等于“长途运输”,消耗能量多,运费高了。
而且,中间的枝条也是无效生长——只消耗营养,不产出。
所以嘛,台地茶的最佳高度是70—80厘米。
“宽”有什么用处呢?
茶树是叶用作物,叶片又是茶树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树冠覆盖面大,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多,一般产量就高。
所以茶园行距如果是1.5米的,就要求树冠面宽在1.3米以上,茶园的覆盖度达到85%以上。
“壮”的好处是:
常言道:茶树梗大才能枝粗,枝粗才能芽壮。
生产枝多而粗壮,发的茶芽就多而重,产量就高,并且质量也好。
如果生产枝细弱,茶芽虽发得多,但芽细叶张薄,不可能达到高产优质。
因此,培养健壮的茶树枝梗,是实现茶园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环节。
说真的,我还是喜欢那种自然生长的大树茶。
不过,专家说了,大树茶自然生长,但是没有树冠,产叶率低。
再说,虽然自然生长的东西品质好,但是要自然长成,我们这辈子也许都见不到呢。
等不了,只要开始培育树冠了,该怎么培育呢?
专家说,必须学会修剪。
这是凤凰山的大树茶,产叶率不高,植株之间间隔大,产量低。
这是心韵在安溪的茶山,茶园茶产量很高的。
看看这个大树茶和台地茶吧。
硬着头皮,开始学习修剪了,没办法,活到老学到老嘛!
可这修剪还得分好几种呢,幼年茶树和成年茶树就不一样。
专家说了,修剪不是采摘,是“通过人工的办法,控制和刺激茶树营养生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龄茶树的修剪可以控制主干生长,促侧枝生长,使其分枝多,分布均匀,培育健壮骨架枝和具有一定高度、幅度的理想树冠形状。”
说到修剪,专家讲了两句:
一是“不采不发,越采越发”;二是“以采代剪”。
茶树的生长是需要刺激的,如果你不采摘,那么就不会萌发新梢了。
你采摘了,那么采摘过后的侧枝又会长出新梢来,这下就可以长出更多的鲜叶了。
记得车兄也说过这句话,烟虫君也认为茶叶必须采摘,并且不会“过度”。
但是,专家还说,茶树必须适度采摘,“采”“养”结合。
茶树的生长,一直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中,但是不管变还是不变,终究要保持一种平衡。
采摘茶叶,会促使新梢生长,长出更多更密的叶子来。
一方面,我们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鲜叶,增加产量,何乐不为?
另一方面,茶树受到刺激,长出了更多的鲜叶,就会打破茶树生长的平衡。
茶树的鲜叶,既是营养的消耗者,又是光合作用的制作者。
鲜叶增多了,养分必须跟上,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原来的根系不够用了。
茶树的根系,和茶树的树干及鲜叶的数量是成正比的。
树干越高,根系就会越深;鲜叶越多,就需要更多的侧根来提供养分。
这样一来,鲜叶增加了,新陈代谢的平衡打破了,根系只好深入扩张,获取更多营养,达到新的平衡。
茶树就得到了壮大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鲜叶了。
如此一来,可能茶友会认为:不采不发,越采越发。那么谁不愿意“采了发”呢?
错了,专家说。
前面我们提到,鲜叶是光合作用的制造者,除此以外,鲜叶还有进行水分蒸腾的作用。
采摘鲜叶是必要的,但是必须留叶,留下的叶子还不能太少,否则将使茶树的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这是其一。
其二,采摘的次数要控制,为了得到优质的秋茶,可以在春茶采摘后,放过夏茶暑茶不采,只做简单修剪;冬天的时候,必要进行封园,留养一批秋茶不采,让茶树变得长势更旺,积累更多营养,以待来年的春茶。
其三,已经过了壮年期的茶树,因为长势下降,营养不继,更要多留多养少采。
好了,茶叶也修剪了,慢慢地成树了,可以采摘了。
采摘什么呢?当然是茶叶的新梢和嫩芽了。
茶树的新梢,在人工管理的情况下,一年可以萌发3-5次,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达到7-8次。
有意思的是,茶树的新梢的生长和茶树的根系的生长,是交替进行的。
也就是新梢鲜叶生长活跃的时候,根系就生长缓慢了。
相反,根系生长活跃的时候,新梢鲜叶就停止生长了。
所以,如果需要,茶树一年可以采摘的次数可以很多,可以制作很多次。
比如现在的铁观音,由于值钱,茶农一年采制的次数4-5次,获利丰厚。
但是,问题在于萌发新梢需要耗费大量的养分。
养分一般来自茶树的根系,从土地里吸收。如果茶树的营养跟不上,所以必须施肥。
就像人受伤流血了,必须输液。
伤筋动骨不仅仅要营养补充,还要时间来愈合。
人犹如此,树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