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爱茶
  文章
王美津博士论普洱茶五大问题

前一篇 2007年茶叶行业10大新闻 新一篇 什么样的茶才是真正的野生古茶???

红旗能够打多久

“地震”一词,被很多人用来比喻今年的普洱茶市场。地震之前,人们形容普洱茶市场的中心词是“热“、“乱”。

从火焰到海水,从莺歌燕舞到秋凉乏人,一眨眼的功夫,该发生的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也发生了;希望看到的、看到了;不希望看到的、也看到了;虽然“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区别是:天使有天使的道理,魔鬼有魔鬼的道理。

普洱茶市场的过去种种,现在种种,种种情况都还明摆在那儿,不必费口舌;明天会怎样,大家最关心的以下几个问题:

1. 市场前景:

事实上,作为一个产业,普洱茶远远未形成成熟的消费市场,国内如此,国外就更不用说。2006年,云南普洱茶产量达到8万吨(2007年7月4日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孔垂柱先生的报告),而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字,国内市场的茶叶消费总量人均超过0.6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云南普洱茶即便是在2006年,总产量就仅仅是全国总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还有海外市场呢?——全世界1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饮茶!而世界茶业消费量最大的是红茶,占了80%以上!

不必多说,只要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瘟疫,人们就需要普洱茶,因为人们需要健康,甚至还需要点文化——多元的文化需求,听说经济全球一体化,但没听说谁在强调文化全球一体化。

仅仅看看互联网对普洱茶的统计数字,就足以说明,普洱茶已经在这几年的风云变幻中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虽然普洱茶还是像几千年来一样默默无言)!

近几年来,普洱茶热几乎像海啸似的席卷中国大地,消费人群迅速扩大,那么消费人群的数量呈增量是毋庸置疑的,从两大搜索引擎可以看出人们对普洱茶的关注,输入“普洱茶”三个字,就跳出这么多的与普洱茶有关的页面:

这组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毫无疑问,这就是明天辉煌的基础。

所以,普洱茶的市场前景,阳光非常灿烂。

但是,谁都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的任务,在于把逻辑的可能变成实践的实现。

2. 市场格局:

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普洱茶产在云南,销在广东。广东市场的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云南普洱茶的小病小恙,但这个格局以今年6月为分水岭已经在逐渐被打破,芳村作为普洱茶市场老大的地位将一去不复返。6月15日,著名的CCTV采访芳村,一位藏家说:“从现在开始,一克普洱茶不进广东这个市场。那么广东在5年甚至8年喝现在存有的普洱茶都喝不完。”不知道这位老兄根据什么说得这样信誓旦旦——8年,广东人民要喝掉30多万吨普洱茶!云南人民2006年以前的10年生产总和也没这么多。

况且,地球这个大寨子,除了8000万广东人民外,还有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人哩!

事实上,普洱茶的集散中心和生产中心正在合一,昆明正在成为事实上的普洱茶集散中心。省外市场的格局也将出现多极,3~5年内,将会是“七星伴月”的市场大格局:以昆明为中心,广州、北京、上海、西安、沈阳、韩国、马来西亚七个大市场,带给普洱茶市场另一新天地。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使“七星伴月”成为可能,但天知道,这毕竟只是可能,难说还有更新的,更有效的商业模式,随时会颠覆传统的思维和方法,譬如电子商务,又不要房租水电费,又免去喝茶人奔波访茶之苦,凭什么就不是可能?

名气就等于品牌吗?

品牌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brandtrademark,原来是指中世纪在马牛羊身上的烙印,用以区分不同的饲养者。到了今天,品牌一词成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有了更为深广复杂的内涵,任何品牌都有其具体的、独特的内涵,这些内涵构成品牌性格,品牌使产品生命之树常青,品牌最核心的价值是对消费者的价值承诺。

品牌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是:

我们普洱茶有大企业,但有大品牌吗?

纵观世界上众多著名的大品牌:微软、索尼、奔驰、耐克,甚至雀巢、星巴克等,我们的确得承认,这些品牌的确是对消费者意味着价值承诺。因此反过来,这些品牌也意味着得到人们的尊重。

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中茶公司,路人皆知是大企业,但从“价值承诺"这个角度来说,至少是对消费者负责任,但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会让自己的产品价格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会这样愚弄市场吗?

不要把责任全推到奸商那儿去。

大益、下关、中茶有一个共同点:历史悠久。

正因为历史悠久,更要多想想如何令人尊重。

CCTV抓的把柄,不断抓的把柄是谁的?可以预言,今年发生的事情会被将来普洱茶史冠以一个“07事件”之类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场事件中的主角,客观上,损人又害己,被损的已成现实,看看人家CCTV的报道就知道;但害己的话,自然会渐渐显露出来——历史虽有惊人相似,但绝不会重演;哲人说: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07事件”,对于这三家大企业来说,肯定是个分水岭,如果还是老一套,辉煌一定只是回忆。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07事件”对普洱茶市场的贡献,就是教会市场开始理性;不然,老是被人家CCTV说疯狂。这一点,三大企业功不可没。

我本人,当然是希望我们云南普洱茶有令人尊重的品牌。举个例子,如果微软是我们会泽老家的、当然,东川也行,西盟也行,毫无疑问,我会欢天喜地地把烟都戒了。

品牌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是:

你的牌子好,他的牌子就不行,

凭什么?

普洱茶最大的品牌就是“普洱茶”三个字,它是云南人民最大的共名性品牌,是云南特有的自然资源、丰富斑斓的民族文化与悠久历史积淀的精华——云南社科院的史军超先生费尽移山心力,要把普洱茶申报自然和人文双重世界遗产,我非常敬佩和支持,但,光大普洱茶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命力,哪能仅仅是“遗产”就做得到的?

由于普洱茶作为一个共名性的品牌,市场竞争的发生,除了与其他茶类外,主要的就是省内大大小小上千厂家和数千林林总总的品牌上。这些具体的品牌相对而言属于共名之下的专名性品牌,这些品牌不管怎么说,只要它所指向的产品不是假冒伪劣,那么它就先天地具备了共名品牌的共性内涵,但是,这么多的品牌,这么多的厂家,叫消费者如何是好?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家都知道普洱茶好,但不知道哪一家的普洱茶好。这除了市场有但不知道哪一家的普洱茶好。这除了市场有假冒伪劣在搅和添乱外,事实上就是我们的专名性品牌的缺失。即便是少数沾了计划经济的光、在多年前毫无竞争就出名的国营厂子的产品,除了出名之外,也很难发掘其产品的独特品牌内涵。

(所以、所以、所以——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这些靠吃祖宗饭积累的“品牌”率先成为了人们嫌疑的对象:今年从5月到现在的10月,普洱茶市场,人们如何看大益、下关、中茶?)

事实上,众多的普洱茶企业忽视了一个问题:炒作行为吸引了公众对普洱茶的关注,使很多企业出了名,但出名不等于名牌,况且,这些活动完成的最主要使命只有两方面:一是为共名性的品牌再增加知名度,例如马帮进京、纪念饼发行;二是单项的、短期的超值的经济效益的实现,例如拍卖。

所以,直到目前,真正的为具体的专名普洱茶品牌开展的工作不多,应该赋予的品牌内涵被忽视。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有两方面:

1.一定范围内出名的少数企业的产品,远远不是名牌。因为除了共名性的内涵外,具体的产品没什么个性化内涵,尤其是文化内涵,没有几家普洱茶厂家能说清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什么,遑论品牌文化内涵。

2.无谓的炒作大行其道,甚至被很多企业作为所谓的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效用往往是一通喧天的锣鼓过后,品牌没有得到提升,而炒作的恶名却如恶鬼付身,负面效果像定时炸弹,只须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爆。

还是那句话:你的牌子好,他的就不行,凭什么?

资本家的还是老百姓的?

学习烟厂好榜样?

太阳就一个,万物生长靠太阳,森林里的每一棵树都在拼命生长争取阳光;普洱茶作为集群品牌,就一个;但厂家太多,又都要发展,可以理解。问题是如何发展?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太多,很多观点这里不必赘言。但有一个说法很值得讨论,就是:茶厂要向烟厂学习吗?

现在全省6000多家茶叶生产企业,除了5000多个初制所(厂)外,1000多个精制厂品牌多达3000多个,1000多家,规模大的厂家的所占比例绝对小。

怎么办?

有人就说,应该像烟厂一样,把多多的小厂并掉,最后只剩下几个大厂,几个大牌,省事,省心。

况且,还有人说,这一轮风波(07事件),很多小厂家要死。说这话的有一个潜在的逻辑,即认为规模决定一切。

但是,大海却从来不会说:小鱼小虾米们,去给大鱼吃掉吧;大鱼大虾们,去让鲨鱼吃掉吧。

问题的基础是:我们爱大海,甚至爱得花钱去潜水,但决不是因为海里只有大鲨鱼。

普洱茶也一样,内容丰富的像大海。

一山一世界,一树一好茶。

易武的和景迈的就不同,景迈的和勐库的就不同;东半山和西半山的就不同,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就不同······

这是事实,你知我知,大家都知——爱茶玩茶,玩的也就是这个,丰富性,多样性。

还有,小厂也要纳税,也要招工,为什么因为小,就没有耐心了呢?

学习烟厂还有个问题,人家烟草行业有《烟草专卖法》,普洱茶,能有吗?

如果能有,还是市场经济吗?那一定是回到清代,回到雍正王朝了——很奇怪有些人对那段时光心驰神往,读读生在清代的倪蜕《滇云历年传·卷十二》就知道作为一个普洱茶的从业者,那时你能怎样。

一定要学习先进,找榜样的话,法国葡萄酒还差不多;更不要学可口可乐——谁是爱喝普洱茶又迷可乐瓶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挥资源优势,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因为,我景迈山的和你无量山的就是不同,景迈山的布朗兄弟和无量山的彝族哈尼族兄弟唱的茶歌就是不同——至于我个人,我反对,强烈反对景迈山的布朗兄弟和无量山的彝族哈尼族姐妹在音乐家的指挥棒指挥下,齐声合唱××茶厂歌。

而且,如果市场上,只买得到××茶厂和××茶厂的几个牌子的普洱茶时候,不止是我,一定有很多很多爱茶人说,别了,普洱茶。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媒体,狗仔队还是十字军

一个传媒时代。

忽视传媒的力量是轻率的。

媒体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充其量,是把双刃剑。

问题是:普洱茶,你的媒体策略在哪里?

固然,“07事件”直接原因是几个大牌子的茶在爆炒乱炒恶炒,但迅速扩大这不良影响的、并且使本来对普洱茶充满热情友好的全国人民一下子犹豫起来,使莺歌燕舞的市场一下子清清凉凉的,是媒体。其中杀伤力最大的是CCTV的两次报道:1月8日《疯狂的普洱茶》和6月15日《普洱茶泡沫破了》。1月9日,针对前者,我写了一篇题为《普洱茶疯狂了吗?》,兹录于下:

2007年1月8日,中央电视台2套的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以“疯狂的普洱茶”为题,对近来急速升温的普洱茶热,以央视一贯的姿态和口吻,作了典型的央视特色的报道。

看完报道,我们看不出普洱茶为何被中国第一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认为疯狂——有一个简单的逻辑:疯狂的对立面是理性,我们同样看不出央视的理性在哪里;纵观整个报道,对热闹的普洱茶市场,央视的发言和采访和仍然是热闹场的看客,但姿态却是真理和道义的捍卫者。

我们不能苟求短短四五十分钟的报道能对普洱茶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更不能苟求要有什么高度和深度,但仅仅是报道中内容的错误,有必要提出来给大家看看:

1.『原文』北京普洱茶都董事长徐益军:“现在尤其是古茶,当年不好喝,假如是存了几年以后,这个茶叶口感会很好,而且对身体很好,它的真正自身的价值也很好。云南这样的古茶只有五千株,所以说假如谁能够把这样的茶收藏一部分我认为都是很有幸的。”

这段话有两个问题:一、“古茶当年不好喝”这样的判断,真懂茶的人都知道,古茶,在这里应该称为古树茶,当年也很好喝,自然陈化多年后,也好喝,只是口感滋味气韵的变化不同而已;二、不知道“云南这样的古茶只有五千株”这样的数据从何而来,但西双版纳就有古茶8万多亩,临沧有65万亩(这些都是当地政府茶叶部门的数字),再加上普洱、保山、德宏等地,两百多万亩的云南古茶园,怎么就才有五千株?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想象,400多亩云南古茶园才有1株古茶树?事实上,仅仅西双版纳南糯山,就有1.2万多株古茶树。

2.历史悠久的普洱茶,近些年确实创造了一个个“价格神话”:2002年11月,国际贸易广州春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万人民币。

事实上,这次广州春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拍出天价的不是鲁迅先生收藏的茶,而是思茅王霞的100克普洱熟茶,并且拍出的价格是16.8万元;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是3克普洱茶膏,在2004年2月8日广东大厦的一次拍卖,以12000元被人买走。

3.“普洱茶的保存呢,最好是能够通风、干燥。”

有一点普洱茶收藏知识的人都知道,普洱茶的保存,最好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干燥反而使普洱茶变化太慢,不利于陈化。

不管是疯狂的石头或疯狂的馒头,普洱茶热是人们健康需要、文化需要、投资需要的自然结果。

※央视和很多媒体一样,为达到让观众(听众、读者)相信他们论断的目的常用的手法往往是有选择地借当事人和专家的口,表达他们的倾向,这在兵法三十六计里,叫移花接木还是借尸还魂?——反正不新鲜。

6月15日《普洱茶泡沫破了》,仅仅看看开头几句话,就知道央视在这里有意无意地用了个以偏概全的手法:

6月3日,普洱茶的产地——云南普洱市宁洱县刚刚发生了里氏6.4级的地震,其实就在同时,各地的普洱茶市场也在经历一场地震,最近一个月,普洱茶的价格普遍下跌了20%~50%,有些投资者囤积的数百万、上千万元的普洱茶饼一夜之间严重贬值。我们今天就先来看看广东,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普洱茶消费市场,每年的销量占到国内总产量的70%。

普洱茶这轮暴跌,让市场措手不及。从去年开始,普洱茶价格就一路走高,特别到了今年前四个月,市场上普洱茶的均价上涨了3至4倍,个别品种甚至上涨了几十倍,远远超过股市同期涨幅。当时,也有不少炒家从炒作普洱茶中,获得了比炒股还要丰厚的暴利。

上面所说的“最近一个月,普洱茶的价格普遍下跌了20%~50%”和“今年前四个月,市场上普洱茶的均价上了3至4倍”——这里说的是被爆炒乱炒恶炒的那几个大企业的产品,产品的确是普洱茶,但在央视的报道里,电视机前观众朋友接受的信息是集群品牌的云南“普洱茶”,茶叶市场的很多很多商家朋友可以作证:除了那几个被炒的茶外,哪个厂家家的普洱茶在一个月跌了20%~50%?同样,哪个厂家在今年2~5月份的产品价格上涨3至4倍?以西双版纳易武为例:2006年春茶老树茶(干茶)收购价最高至220元1公斤;2007年春茶从300元起,最高到500元以公斤;景迈山老树茶(干茶)2006年春茶最高到350元1公斤,2006年从400元左右涨到600元1公斤;短短4个月,并且是“市场均价”上涨3至4倍,从何说起?

或者,再考察一下规模也不小的勐库戎氏,是这样的吗?

其实,所谓泡沫,是认为弄出来的,仅仅是那几个大厂家的产品泡沫,不能说是整个普洱茶的泡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锅汤全搅坏了。央视真厉害!

谁在代表普洱茶?

谁能代表普洱茶?

QS双刃剑,可能伤害普洱茶

1.QS是什么?

“QS”是以“质量安全”的英文名称QualitySafety的缩写;其标志主色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是各国政府或授权机构对生产、消售者及其商品(或资本)进入市场所规定的基本条件,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是质量标志,表明食品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是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

QS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生产食品企业必须获得国家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否则不得生产食品。

二、强制检验制度。生产食品的企业对其产品必须自检,检验合格方可出厂,质监部门对获证企业产品实行定期监督检验。

三、QS标志制度。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产品包装上使用QS标志。

QS食品安全准入的作用:

       (1)确保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2)提高食品企业的生产力和质量水平;

       (3)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

食品质量包含:

       (1)外观质量;

       (2)营养性;

       (3)卫生性。

我国既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我国的实际,把企业自我声明和政府标识管理结合起来,按照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原则,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在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以表明产品符合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自2001年开始,QS认证首先在米、面、油、酱油、醋五类食品中推行。

2003年5月1日起,五类食品中凡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且未加印(贴)QS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

2003年下半年,又扩大到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

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13类食品的“QS”证书申办,被称为“后13类”。国家计划在3到5年内完成这28类食品的市场准入。

一句话,QS就是管我们吃的喝的安不安全的;也就是说,QS能保证你吃喝的东西没问题,但不能保证你吃的喝的就是好东西,有的还是被我们称为垃圾食品的东西,譬如罐头、方便面等。

QS认证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好的制度还需有完善的监管防伪制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茶业类的QS

业内人士表示,在宣布实行QS认证的食品种类中,茶叶形势最为严峻,权威专家预计近九成茶叶企业可能无法通过QS认证。国内大多数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茶叶企业有望很快通过QS认证,但这些企业总数还不到我国茶叶生产企业总数的10%,其产量也不到茶叶生产总量的30%~40%。

自2005年1月1日起,云南茶叶生产企业与全国茶企一样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

对于普洱茶来说,毫无疑问,贴上QS标签的,只是表明该茶安全,并不表示就是好茶;正如是个女人容易,是个美女就有点不容易,是个超女就很不容易,是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就非常非常不容易——美女、超女、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都不是QS能Q的。

2.手工作坊,Tobe,ornottobe?

QS是好事

但是,当QS碰到手工作坊,或者说,手工作坊碰到QS,这好事就有的复杂了;

首先,手工作坊要做茶,要卖,就得过QS;但是,毫无疑问,过了QS,它就不是手工作坊了;

这有点像二十二条军规。

1.    天下喝普洱茶者,如果谁自称玩茶,而没有手工作坊的茶,是不被认可的,这有点像画家不知道毕加索,作曲家不知道贝多芬一样;当然,你照样画你的画,照样作你的曲;

2.    普洱茶文化是什么?我们强调历史性、强调民族性、强调人文因素,如果普洱茶只剩下现代机器大工厂和流水线,在冷冰冰的钢铁背后,我不知道哪里藏着历史;试管和数据表格后面,我不知到哪里代表民族文化;不止是我,连很多外地媒体,甚至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的到临沧双江,拍来拍去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最后颠颠簸簸到了勐库户赛找到一个叫格腊的手工作坊才高兴起来。

3.    史军超研究员为普洱茶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奔波呼吁;自然遗产倒没关系,云南古茶树太多了;但文化遗产呢?如果只有那些年产几千吨的大厂家来代表文化遗产,你相信吗?

 在2006年4月出版的《临沧篇》和2006年临沧茶博会会刊有两篇文字,附录于下:

荣国府开夜宴,满汉全席一定整洁,但不能说阿庆嫂的小茶馆就一定不卫生;法国葡萄酒名扬于世界,可是,那是法国很多家小个、小个、小个的庄园酿酒的品牌集群。

看得见的手,要干什么?

当下,普洱茶市场的确存在不如人意的现象,一些生产厂家卫生条件不好,有的农残含量还超标;市场上,假冒伪劣时有所闻、过分炒作并不鲜见。于是,就有人不看主流,把非主流现象当成本质问题,像对待20世纪30年代的湖南农民运动一样,大呼“糟得很”。事实上,由于普洱茶长期以来出于云南这块在文化上、经济上都不可能是“话语权”中心的边疆土地,普洱茶沉默千载,到今天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主流上,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而非炒作过程——甚至,对普洱茶的认识过程正有待深化,有待拓宽。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普洱茶的现状虽然不是“好得很”,但也绝非“糟得很”。近来,一些政府部门看得见的手伸出来了,想让普洱茶“好得很”,但是,这只手要做什么须格外谨慎,不然,很容易就好心办坏事:提高普洱茶的准入门槛,难说是给普洱茶裹上小脚;所谓的QS认证,毫无疑问,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普洱茶的丰富多样性,就像“文革”时期全国人民的穿着打扮一样。

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写到:“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请注意,“气味随土性而异”说的是即便在六茶山范围内,不同地方茶因为土壤的条件而茶性不同。云南普洱茶玩的就是资源,玩的就是原料。原料基础的丰富多样是普洱茶丰富多彩的先决条件。普洱茶产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座山和那座山的茶不同,同一座山,南坡的茶和北坡的不同;同样是易武茶,王斌家的就和何天能家的不同;同样王斌家,他做的茶和他父亲做的又不同;还有,以易武为代表的版纳茶,以景迈为代表的思茅茶,以白莺山勐库种为代表的临沧茶——琳琅满目,千差万别,但这差别不是质量高低上的差别,而是个性气质上的差别,就像我们说的燕瘦环肥都是美女,春兰秋菊各为时秀一样。所以,政府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伸出来不是坏事,应该为普洱茶的发展助一臂之力,而不是用行政限制取消那些传统手工作坊;我们有实力的厂家搞什么QS很好,但对于那些家有两亩茶山,甚至祖祖辈辈做茶的小茶农,Q个什么S呀——但是,依照海内外一些知名的普洱茶人的品饮体会,这些小作坊的茶好得很!

既然看得见的手伸出来了,那么,这只手要做的不应该是在生产准入上动脑筋,搞门槛限制;而应该是在市场准入上花力气执行标准:譬如来检查检查农残含量超标了没有,有没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东西;如果农残超标,有害健康,驱逐出市,狠狠修理;如果没这些问题,就别管他是大集团的产品还是小作坊的成果,别管是石磨压成还是机器造就,是飞机运到还是马帮驮来。

——更何况,我们不是提倡保护弱势群体吗,这些小手工作坊相对而言就是弱势群体,如果忙不上保护,别伤害就行。

——现在是中法文化交流得很热闹,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问题,不妨跟法国葡萄酒交流交流。

——还有,毛主席教导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鲁迅先生说:不要把婴儿和脏水一起泼掉。

所以,倡导普洱茶产业大发展,但要保护民间传统工艺制茶。

3.滚出我的房间,滚出我们的国家,不要再回来——

日本发明家推出快速酿制葡萄酒器

醇酒需要时间酝酿,但日本发明家田中制造出的“极速酿酒机”,可使发酵刚完成的葡萄酒在数秒变成佳酿,无须进行贮藏,可缩短生产时间,而且据说既美味可口又有益身体健康。田中博称,这种方法可以让水分子与酒精分子更好地结合,从而改善酒的品质。

为了酿出香醇浓郁的美酒,著名酿酒商会将酒放在橡木桶酝酿,鉴赏家则会将酒常年储存于酒窖。不过田中博称利用电解方式,可立即分解酒中的水分子簇,令水可以更彻底地与酒精混和。田中博称“极速酿酒机”大小如收音机般,内设有两个电解室,分别让酒和水通过。这一发明让欧洲业界大感吃惊。

田中博的酿酒器被公布后,很多人都对此表示了兴趣,一家电子商务网站还准备通过互联网销售酿酒器加工的葡萄酒,每瓶售价暂定为5美元。不过也有很多人对速成酿酒法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在酿酒文化被视为神圣的文明基石的欧洲,传统酿酒业目前对此表达了坚决抵制的态度。

在欧洲,电解酒令传统业界人士大感吃惊,因为酿酒文化被视为文明的神圣基石;意大利一家葡萄酒酿酒商在接触该种“电酒”时,更怒吼:“滚出我的房间,滚出我们的国家,不要再回来。”

法国葡萄酒

葡萄酒在更精确的意义上说是一种手工艺品,它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物,是人在某一地、某一年、某一种气候、某一种土壤条件下,采用某一种栽培技术,种植某一种葡萄,并通过某一种工艺进行酿造的结晶。它集合了天时地利,是自然和人工最完美结合的产物。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

在法国葡萄酒产业已有2000多年历史。葡萄种植面积只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但葡萄酒产值却是法国食品生产总值的15%。葡萄酒是葡萄种植、加工与法国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品,体现了法国优雅的文化。法国年产各类葡萄酒600多万吨,占世界葡萄酒产量的1/6,每年出口值为10亿多美元,2000年法国葡萄酒业销售额达到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有上千个品牌,绝大多数高档的葡萄酒都是庄园手工酿造的。


2007-12-26 10:15:32 |  浏览 (4576) |  收藏 |